English

诗乡岁月漫谈

2000-07-18 来源:光明日报 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家 杜兴成 我有话说

近来,我接连收到家乡友人寄来的新书,有黄定才的《深山笛韵》,吴仲华的《乡情》,张思良的《圆梦》,黄明仲的《思絮扬花》,万登学的《葡萄园诗人论》等等。在我的书架上,还放着廖公弦、李发模、郑德明、吕金华等一批诗乡朋友的集子。

小小的绥阳县,竟有200多人在省地以上报刊发表一万多件文艺作品,出版各类文艺专著70多本,100多人参加了各级文艺协会,这是一件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。

1980年贵州省第一次评文艺创作奖,四个奖项中有三项“一等奖”被绥阳籍作者获得。1981年,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各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文艺作品评奖时,绥阳籍作者获得了诗歌、音乐两项桂冠。1993年,省文化厅正式命名绥阳为“诗乡”。1997年秋,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、文学艺术家参加绥阳举办的“首届诗歌艺术节”,当中有贺敬之、李瑛、晏明、杨牧、丁国成、晓雪、桑恒昌、韦丘等。

如果你去绥阳,还没进县城,就会远远望见高耸的“诗乡门”,门的横联是大诗人藏克家题的“诗乡”,两边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“乡有诗方为诗乡,诗有乡始具诗魂”的对联。城里有以诗为题的“雅园”、“诗乡大酒店”、“博雅苑陈列馆”、“诗乡会馆”、“晋岩神骏”、“古代石房子”等;城外有风光秀丽的“诗乡亭”和“观景亭”。

绥阳作为“诗乡”并非偶然现象,它的诗歌有着历史和传统的渊源。东汉文学家尹珍在此讲学10年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、李白、柳宗元、陈子昂等在此留有遗迹,如“白氏庙”、“怀白堂”、“太白镇”、“柳公书院”、“陈子昂祠”等等。宋代以来,绥阳出现过50多位有一定影响的知名诗人,有10多人的诗文集传世,民间“吟诗作对”之风延续到现代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绥阳的文艺创作非常活跃。60年代我在绥阳中学读书,经常看见或听到一些绥阳作者创作的诗歌、散文、歌曲、书法、绘画等作品。县里年年有文艺会演;文化馆经常组织文艺讲座;学校乐队活动频繁,校园里的高音喇叭时时传出动听的歌声;电影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。绥阳的诗歌创作的普及,得益于郑德明、黄定才两位长者的热心串连与组织,我和李发模就是最先的跟随者,还有工、农、兵、学、商加盟,大家拧成一股绳,走村串户,吃转转饭,谈诗、写诗、改诗、发表诗。倘若有省里来人组稿或名家到来,作者们就像过年一样的聚集在一起,好不热闹。

李发模常对别人说:“我俩是同枕共梦的兄弟”。的确我俩在绥中读书时,同一个年级,小小年纪常在一起谈诗、写诗,下乡参加“双抢”劳动时,我俩睡在一个枕头上,望着漫天的星空,畅谈各自的理想,我说:“今后你写剧本,我为你谱曲。”记得那天夜里,我们一直谈到天亮……1969年春夏,我俩组织上海、遵义、绥阳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成立了“我们的队伍向太阳”创作组。至今,我还保存着这张4男3女创作组成员合影。后来,我参军到了贵阳,但家乡诗潮的涌动仍荡击着我的心。

七十年代初,绥阳的《喷泉》诗报在省里和全国颇有影响,它团结了一大批作者,贵州人民出版社还专门为绥阳出版了一本《喷泉集》,在那个年代为一个县出一本诗集是不多见的。

五、六十年代之交,廖公弦、郑德明的诗为诗乡的后来者闯开一条路。70年代中期,韩述华、吴仲华两位农民诗人的诗为诗乡增添了光彩。70年代末,李发模的叙事诗《呼声》,杜兴成的歌曲《战友之歌》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点朗诵和教唱,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,这在绥阳的文化史上落下重重一笔。此外,摄影家金德明、画家祝焘的作品也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。我熟悉的还有黄定才、赵宋永、崔笛杨、董佳佳、刘苹、彭燕修、万登学、何居华、黄明仲、吕金华、白光华、张晓敏、张思良、杨杰、秦永刚、李长远、白光泉、徐驰、田野、陈钰、杨进、杨守智、张启常、莫厚平等,这些人是诗乡成名的生力军。这里要重点提一提青年诗人卜宗学,他的诗是目前绥阳作者中最有冲击力的一个。我们对他寄予着希望……

诗乡绥阳是一块神秘的土地,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,毛泽东曾为这里的晨光题词,邓小平、江泽民都到过这地方,县里历届领导也非常重视诗乡的文化建设。这里还是国家命名的“辣椒之乡”。春天,大坝大坝的油菜花金黄一片,直逼天际。夏天,宽阔水原始森林的山风吹来,湿湿的,爽爽的,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仙境。秋天,火一样的朝天椒点缀在山腰,红一片,绿一片,恰似一幅幅天赐的油画。冬天嘛,城镇乡村杀猪宰羊,接人待客,热闹非凡,好一个温馨的年景。

我几乎每年都要回家乡看看,那里人杰地灵,民风纯朴,亲切诱人,那里有一座我看不够,品不尽的诗乡长廊。在北京,常有人问起我:“你们那儿为什么叫诗乡?到底出过哪些大诗人?”我总是向他们解释道:“我们那儿主要是人人爱诗、大家读诗、个个谈诗、上下懂诗,从10来岁的小学生到80岁的老农民,都有写过诗和发表过诗的”。其他地方的中学生是“追星族”,而我们那儿的中学生是“追诗族”。第一届诗歌艺术节,贺敬之、李瑛等应邀到绥阳中学演讲,学生们蜂拥而上,争着要他们签名,签啊签啊,没有得签的还直哭。听完报告后,追赶到住地,守在“诗乡大酒店”门口,让保安人员一个个地传日记本进去签名。

李瑛给热情好客的诗乡人民题写了“群星灿烂”四个耀眼的字。贺敬之为绥阳留下了“诗歌之乡,名不虚传”的墨宝。这,就是诗乡的真实写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